馬跡塘故事
  
  梅山蠻舞
  紅網益陽站9月17日訊(分站記者 王玲) 民俗文化貫穿全場演出,熱血激情點燃益陽夢想。16日晚八點,益陽大劇院鑼鼓震天、彩龍飛舞、座無虛席,2014年“歡樂瀟湘·花鼓益陽”大型群眾文藝匯演優秀節目展演晚會在此火熱上演,來自各行各業的“草根演員”用獨具匠心的藝術表現形式歌頌益陽的傳統文化和美好生活。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時鐘指向晚上八點,一場《花鼓歡騰》舞動銀城,點亮星空,踏開了益陽群眾文藝匯演的腳步,點燃了益陽情,描繪了益陽韻。歡快激蕩、風格各異的音樂透過耳膜共振心靈,現代化的舞臺讓草根演員激情四射盡情舞動,上千名觀眾笑臉如花,“喲——喂!”……一聲聲場上場下的吶喊聲和掌聲讓表演現場成為一片歡樂海洋。此次文匯演共有14個節目,分為三個篇章。從益陽花鼓的“喜樂”、“詩意”、“情韻”三個方面,講述了益陽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經濟社會發展變化。
  這是一場激情與技巧的角逐,一場湖湘文化的饕餮盛宴。交響樂、歌舞、小品、花鼓戲等表演輪番上陣,頌湖湘、贊家鄉、傳文化等表演內容豐富多彩,大尺寸的LED顯示屏、製作精美的幻燈片等展現形式不斷升級,給全場觀眾一種全新的感受。朴實粗獷的動作、明快高亢的音樂、活潑自如的表演、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讓現場觀眾陶醉其中。表演者從3歲到62歲,從業餘愛好者到本土藝人,大家都用各種形式歌唱花鼓神韻、歌唱銀城的新變化,表達著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每一個節目都飽含深情,折射出這座城市民族地域文化的光芒;每個節目都體現了“藝術門類不限制,自身條件無門檻”,凸顯出活動的群眾性特點。
  現代手法演繹傳統文化
  本次匯演以舞蹈《花鼓歡騰》為開場秀,繼而地花鼓《採蓮》在叮咚的水聲中悄然綻放,《湖湘交響》吹響了原生態的號角,具有穿透力的聲線真沖雲端,蜿蜒盤旋,如高山粗獷,似流水清悠。益陽彈詞《益陽老街》一瞬間就讓在座的觀眾穿梭到了那久遠的益陽古城,那人流如織的資江兩岸、那十五里麻石長街的繁榮,一一在觀眾面前呈現。在詮釋傳統文化中,加入了大量國際化、現代化元素。環形的LED屏幕,多視、多手段的舞美構思,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多功能機械舞臺,讓觀眾在立體化、全景式的視聽體驗中感受到神奇的藝術感染。《劉大娘笑呵呵》,讓傳統的花鼓戲唱曲與現代元素完美結合,凸顯了“現代流行花鼓風”的無限魅力。
  舞蹈方面,緊扣主題,有機結合了武術、雜技等眾多藝術表現手法,生動形象地再現一幕幕歷史情景,舞蹈與音樂、歌曲、燈光地完美融合,讓觀眾感受到了一種大氣磅礴之勢和輕盈優美之風,具有很強地衝擊力和感染力。
  草根演員舞動銀城歷史
  "嘿…喲呵…"在一聲聲充滿力量而又飽含感情的音樂中,20多個帥氣的安化漢子演繹了神秘而又充滿力量和感情的梅山蠻舞舞,用舞蹈帶我們穿越時空、夢回梅山,領略他們粗獷豪放、英勇強悍的風采。
  神奇的不止是舞蹈,更讓記者覺得詫異的是20多個看似專業的演員,其實都是來自於安化縣縣直機關的工作人員,他們大多數是第一次接觸舞蹈。吳波涌是安化縣人民醫院檢驗科的醫生,今年45歲的他在表演完後,汗水早已浸濕了衣服。"累是肯定的,但我們能拼到決賽,憑的就是安化山裡人的那股衝勁兒。"
  同這些安化漢子一樣,今晚參加表演的400名演員也是從海選的3萬多名參與群眾中挑選出來的,他們都來自“草根”。用他們的平民視覺、朴實無華舞動銀城歷史文化,唱響銀城華美篇章。
  三歲幼兒震撼全場人心
  “奇事、巧事,馬跡塘的故事。”在一聲聲童聲說唱中,一場高臺表演藝術在匯演的結尾為觀眾送上今晚最震撼人心的一幕。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你無法相信一個三歲多的小孩站在一根懸空的不到半尺直徑不超過三釐米的細鋼管上,她還能在上面舞蹈。馬跡塘故事以“夢”和“希望”為主題,用“奇事、巧事,馬跡塘的故事、趕著看的故事”為主線,從音樂、道具、造型到表演形式進行了精心創作,以歡快、喜慶的場景揭示了趕的是“故事”、演的是“故事”、我們就是“故事”。
  今晚趕著四個故事,表演了一個故事,卻讓我們看到了故事里的故事。著名劉海砍樵、西游記、桃花仙子這三個故事在這六個三四歲的小孩表演中惟妙惟肖,讓人為之驚嘆。
  益陽市委宣傳部調研員顏詠濤告訴記者,馬跡塘故事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是湖南獨有的高臺表演藝術,之前的馬跡塘故事只是每年正月份在馬跡塘的老街上表演,受眾的範圍不大,這次在益陽大劇院的表演是馬跡塘故事歷史以來首次登臺表演。“我相信這個故事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感受,也會帶給觀眾深深的震撼。”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馬跡塘的故事,雖然我是馬跡塘人,但是家在農村,小時候很少去街上看故事,後來長大了,故事表演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所以一直沒有看到過。”家住馬跡塘王家村的王中說,“這次能來益陽大劇院看到家鄉的故事,很榮幸,故事帶給我的也是強大的震撼力,希望馬跡塘故事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在記者的隨機採訪中,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馬跡塘故事,紛紛表示除了用震撼形容自己的心情,還暫時找不到詞語來形容。“以前聽說過馬跡塘的故事,也在網上看到過一些照片,但是在現場看到故事的表演後,我才知道這個世界充滿著各種不可能的神奇。”市民李廣說。
  演員觀眾完美融合
  “我不僅是一個觀眾,也是一個演員。”參加過2013年“歡樂瀟湘 幸福益陽”赫山區文藝匯演的熊女士面對採訪時說,“看他們在臺上表演,其實作為觀眾,我們內心也在表演,也會想起自己跳這個舞蹈或者唱這個歌時的情景。這些節目都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所以特別能引起共鳴。”
  “入選"歡樂瀟湘 花鼓益陽"省級決賽益陽專場的14個節目是從兩千多個海選節目中評選出來的,節目本來就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所以觀眾更加容易接受,並且大部分的市民都參與到之前匯演之中,所以觀眾也是演員。”市委宣傳部文藝科科長蕭索說道。
  平民生活的藝術窗口
  地花鼓《採蓮》在叮咚的水聲中悄然綻放,《蚌女之戀》演繹了水鄉男女獨特的情感交流,敘述水鄉美人盡妖嬈的故事,溫婉激烈,盪氣迴腸。《梅山蠻舞》完美融合了地域文化和山裡漢子的粗獷,《湖湘交響》給觀眾描繪出一幅唯美的大湖風光圖,《資水船工》完美演繹了資江兩岸的生活,山歌表演唱《綠鳥嗟綠肚皮》又讓人們在婉轉的山歌和風景如畫的大自然百轉千回......“這些都是一些平民生活的場景,通過藝術加工,就成為了世人傳頌的經典。”導演湯建設說。
  “如夢幻般的感覺,給我一種全新的藝術感受,令我非常震撼!”一位藝術愛好者王中由衷贊嘆,“這些LED屏、燈光、音響、激光、表演裝置等,為這部跨越千年曆史的匯演提供了巨大的表現空間,讓我體驗到了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感受。這種來源於生活的文化,通過藝術的表現手法,不僅讓觀眾得到多彩的審美享受,又達到了一種引人共鳴,深入人心的效果,這也是文化藝術的一種至高境界。”
  “我們這次的'歡樂瀟湘·花鼓益陽'群眾文藝匯演活動,就是要讓普通老百姓,讓各級領導幹部,讓專業藝人和草根演員,都加入到文化活動中來,體驗到文化的快樂,實現國家文化惠民的初衷,引導全市人民健康快樂生活!”2014年”歡樂瀟湘·花鼓益陽”大型群眾文藝匯演導演湯建設說。  (原標題:“歡樂瀟湘·花鼓益陽”大型群眾文藝匯演火熱上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v58ovyt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